首页
>新闻资讯>文化园地
东钱湖独特的虾斗捕虾方法

引子

  近日,笔者来到拆迁已久的大堰头村,一只只虾斗堆叠在空场地上,一排排的,整整齐齐。远远望去,犹如一座座高耸的小山,连成一大片。旁边,还有好几位渔民正在忙碌着。一问才知道,原来是趁冬天空闲时节,编扎虾斗,为来年开春捕虾作好准备。

   

  那么,这些看似其貌不扬的虾斗,当地渔民是怎样编扎出来的呢?又是如何利用它,到湖中捕来有称“钱湖四宝”之一的河虾呢?

   

隆冬迎来年味浓,正是编扎旺潮时

东钱湖独特的虾斗捕虾方法

  过去,东钱湖人过着“有山靠山、有湖靠湖”的生活习惯,这里人几乎世代以捕鱼为生,有的甚至一连好几代。

   

  历史上,最早明确记载东钱湖渔民的诗作,为南宋的史弥宁,他在《东湖泛舟》这样写道:“扁舟去稳似乘槎,瞥眼轻鸥掠浪花,绝爱陶公山尽处,淡烟斜日几渔家。”这从侧面反映了南宋之时,东钱湖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渔民。

   

  东钱湖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,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一年四季盛产营养丰富的湖鲜。尤其,肉肥味鲜的河虾,每年7月前后,到了产卵繁殖的季节,活动频繁。因此,过去有“麦子黄,虾儿旺”的说法。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,捕虾的船只云集湖中,来来住往,盛极一时。不过,东钱湖沿湖各有特色,殷家湾以游丝网为主;前堰头以弹钓为主;陶公山以拖网和捻夹网为主;大堰头以摇银鱼为主。

   

  捕虾同捕鱼有所不同,然而,经过当地渔民历代总结和实践,结合东钱湖平坦的湖底和不深的水位,因“湖”制宜,相继发明了各种捕虾神器,有大面积“地毯式”的拖网;有“请君入瓮”的虾斗;有“守株待兔”的钓虾等。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随着虾斗捕虾办法的兴起,再加上,横跨东西的湖心堤建成,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拖网作业,此消彼长。最后,被虾斗和后来的虾笼等取而代之,并一直延续至今。

   

一、虾斗的编扎

  虾斗,是捕虾的关键之物,因形呈斗状而得名。其结构甚为简单,可分为3段,后端、中段、首瑞。后端为整齐的竹节,分量最重。中段内部为空空的,直通首端,周围都是密集的竹丝,层层叠叠,是河虾主要栖息的场所和进入的通道。首端为蓬松形的竹尖,长短不一。一般虾斗长约1.6米多,尾端直径的0.4米,首端直径约0.6米,每只重约15公斤。

   

1、材料准备

  编扎虾斗的主要材料为竹丝,就是竹子上的桠枝,但其也有一定的要求,必须为淡竹和真竹,而且,生长期为4、5年以上。之所以这二种竹子可用,是因为其浸泡水中腐烂后,不会发出臭气。据当地人说,这二种竹子在东钱湖附近不多,仅有横街、下水等地,不能满足整个东钱湖的需求。因此。每当冬天来临,只得到更远的横溪梅岭、大岙购得,从深山中载来一车车竹丝。

  2、砍去毛刺

   运来以后的竹丝,不能马上编扎,需要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打,最后变为光秃秃的竹丝。编扎前,必须人工砍去竹节上的毛刺。所谓“毛刺,”就是山上砍伐时,遗留在砍伐处的一段竹皮。砍斩毛刺时,地面放上圆木作垫墩,高0.3米,直径0.2米,将竹节端横放上面,坐在一旁的人,一手捏住竹丝,一手挥动斧头,逐一将竹节前的毛刺砍断,一根接着一根,将其整理一旁,叠成一堆堆,为后一步编扎作好准备。

  3、编扎虾斗

编扎虾斗并不复杂,但若要编扎得好,也非一桩容易的事。一般熟练的渔民1小时可编3只,稍差一点仅有2只。

   

  编扎虾斗的材料很简单,有斩过的竹丝和竹条二样。竹条是用来绑扎虾斗的每捆竹丝。其长有数米,宽约1.5厘米,厚约3毫米。一般竹玉面需经刮削,如果是干了的毛竹破成,还需要到水中浸泡,这样便于弯曲绑扎。但要注意一点,第一条用的竹条,顺着长度方向,中间需要用刀破开一小段,用于开始时夹紧每梱竹丝。

   

  由于虾斗数量很大,编扎人需要坐在竹椅上。为了防止竹条快口伤及手指,编扎人必须戴手套。将斩好的竹丝,以12根为一捆,每梱竹丝均匀铺在地面,并保持竹节端整齐一致,竹节处的叉枝向上。然后,将开刀过的竹条,分为2股,竹青朝外,竹玉向内,交替通过每捆间隙,方向相反,交替扎成“∞”字形,每扎一捆都要用力。到了扎好9捆后,慢慢扳起围成桶斗状。接着,整条竹条沿着顺时针方向,呈波浪形穿扎,每扎1捆双手配合,一捆紧挨一捆,不得留有缝隙,直至编扎满12圈,尾端形成一个内凹的斗形。其间,如果长度不够,可接上第2条,继续编扎。待到编扎结实后,一只可捕虾的虾斗做好了。不过,还不能马上投放水中,需要拿到湖中浸泡1星期左右,以数只为1组,系在离岸边不远的竹杆上,让空心的竹子充分吸足水份,直至浸入水底,方可正式投放。

   

二、虾斗投放和收捕

   

  虾斗利用河虾喜欢栖息竹丝里的特点来捕捉它。不过,捕虾非常具有季节性和规律性。

   

  每年清明时节后,投放虾斗开始,到了5月20日,可以收斗捕虾,这样一直持继到7月,这段时间里,大虾居多,这是一年之中味道最好的季节。过了7月以后,河虾就突然消声匿迹。到9月份,河虾又多了起来,这样一直持续11月,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旺时。不过,这段时间里,与前者相反,却是小虾居多。11月份以后,天气寒冷,河虾遁入湖泥过冬,不见踪影。因此,冬天虾斗栖息的河虾很少,也是当地渔民难得的清闲季节,也是编扎虾斗最旺潮的时候。

   

  每年清明来临,是投放虾斗的时候。当地渔民载着浸过水的虾斗,驶入湖心。这种船为现在东钱湖常见的,俗称“划划船。”长约6米,中间最宽约1.2米,高0.5米左右。到了合适的位置后。选择二点相距100米的地方,将竹杆深深插入湖底,只需露出水面1米多,并在顶端做好认别的记号。然后,将用尼龙绳将它们连接起来,而且,必须位于水面以下,此绳俗称“篙绳。”投放虾斗时,再将尾端系用尼龙绳的虾斗,一只只虾斗串挂到篙绳上,每隔15米左右一只,就像一串长长的珠子。系牢以后,将其投入河中,依次类推。完成一条以后,在相距一定距离的地方,依照上述方法,再投放第二条。虾斗投放水中以后,最后横卧湖底,日子久了,就会引来大小河栖息虾觅食。

   

  到了5月20日,渔民可以收斗捕虾了。除了一膄划划船外,还要准备4样东西,有塑料连体裤、雨鞋、三角网和洗虾盆等,前二样是捕虾时穿的,可以起到保护衣服;三角网,因其呈三角形而名,面积要比虾斗大三倍多,下面生有一个网袋,可以接住抖下来的河虾等。洗虾盆是竹条编成骨架,外面用尼龙网围成,俗称“洗虾盛。”当捕上来的东西一股脑倒在里面,可供人当即洗浄挑选,蛳螺归蛳累,河虾归河虾,分类放置,主要的河虾则养在有水的船舱中。

   

  收斗是一件体力活,也是一项技术工作。尤其在夏天之时,太阳直射下来,船上没有一点遮挡,一天下来,浑身被晒得火辣辣的。

   

  捕虾时,捕虾人一般站在船尾,这样易于回收虾斗。先将篙杆插入湖底,用船绳绑定船只。然后,将三角网放入该处水中,网袋向外,让其沉入水中,一对交叉的竹杆搁在船舷。然后,解开绳子提起虾斗,但这里有一个讲究,速度不宜不快不慢,不然,太快或不慢都会惊动河虾,让其逃之夭夭。随着虾斗尾端快到水面,一只手拎住虾斗,一只手将准备的三角网从其底下撩入。盛住之后,可以左右抖动。对于还卡在竹丝的河虾,双手用力将虾斗呈横斜携起,在空中尾端向上,首端向下。依照上以办法再次抖动,那些残留在竹丝缝隙的河虾、蛳螺等,随着腐烂断掉的竹丝,就会纷纷掉落下来。待到抖完以后,就重新投放湖中,恢复原状即可。然后,再扳起三角网,将其倒入准备的虾笼盆中,有活蹦乱跳的河虾、各种杂鱼和蛳螺,这种蛳螺俗称“虾球蛳螺,”由于其生长在湖心中,没有泥腥和杂物,深受当地人的喜爱。这样1小时可收10只,多者一次有2、3两河虾。在旺季之时,一般每次收斗相隔20天左右。

   

  河虾价值四季变动,有高有底,七月梅天的时候,盛生河虾,因此,最为便宜,只需要70元左右一斤,这是吃虾的最好时节,这段时间河虾味道鲜美,富有咬劲,雌虾多仔有膏,雄虾肉质肥厚,随着天气变冷,价值逐渐变高,到了冬天,价值到达了一年的最高位,每斤120-140元之间。

  据当地渔民说,夏天到虾斗里觅食繁殖,由于密密麻麻的竹丝上,挂满了有机物,这种像一样的东西,透明晶体的粘液,当地人叫“泥嗨。”到了冬天,河虾在虾斗休眠过冬。一只虾斗使用寿命一般为2至3年。

三、从虾球到球斗

   过去,东钱湖就也有早期的虾斗。不过,用荆刺绑成球状,简单又粗糙,这是虾斗的雏形,俗称“虾球。”到了世纪六十年代,才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虾球。据老一辈人说,这是东钱湖人向渔业发达的绍兴取经得来,并熟练掌握编扎的方法。

   这种虾球的编扎,有一定的技术含量,并不是普遍人皆会,需要专业的竹匠师傅,将淡竹劈成竹玉片,交错相缠,编织成荸荠形,高约30厘米,宽约40厘米。然后,里面再塞满竹丝,顶点扎根塑料绳,每根绳子长约1.5米,就像人们常见的灯笼。投放在湖中后,沉入湖底的虾球,将其系上插入湖中的竹杆上。每隔7天后,就可到湖中用三角网捕虾了。

   到了七十年代,当地渔民利用附近山上多竹子,对其的形状进行改进,改为更易于编扎的虾斗,而且,采用竹子为材料,当地渔民自已可以动手,免去请竹匠师傅编扎的麻烦。改进以后,体积要增加3倍之多,捕虾量也随之提高不少,这就是如今依旧沿用的虾斗。

四、曾经的捕虾方法

  利用拖虾网捕虾,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前,是以前世代流传下来的,也是捕虾的主要方法。东钱湖的地形地貌特征,湖底的平坦,绵软的淤泥,且没有虾斗等障碍物,这样非常适合拖网捕虾。尤其,到了秋天之时,小虾都栖息在湖底的淤泥上,这时候,是采用拖网的最好时间。

  1、拖虾网,网口、网身、网袋、网锤等组成,宽约2.5米,长约2.5米,网袋长约1米多。借着湖上的风力行驶,船只带着拖网前进,因此,这种捕虾方式被人称为“拖网。”一旦河虾被网兜住,就会随着水流的方向,掉落到深又狭的网袋中,难以逃脱。拖虾网用尼龙绳编织而成,上下口沿生有竹杆,而且,下口竹杆上系有数块锡锤,均匀分布,共约5斤,可以让拖网沉入湖底。

  利用拖网作业,一般为一个人独单操作。由于拖网网眼很小,密密麻麻。因此,大小河虾均可捕捞。捕虾时,首将驶入指定的区域,竖起风帆,将虾网撒入湖中,拖网在锡锤重力的作用,很快浸入湖底。拉动时,随着船只的前进,拖网的上口被绳子拉起,下口则会紧贴湖底,犹如一张大大张口的嘴巴,栖息在湖底的河虾以及其他小鱼,会被统统拖入网袋,无法逃脱。

   

    解放之前,拖网并非尼龙绳编织的,而是用洋纱团织成,经过猪血煮过晒干后,这样既不易腐烂,又经久耐用。而拖网同后来也不同,无论前进的动力,还是拖网的材料。当时,利用人力一杆杆撑动船只前进,在船舱中间上,三步一回,重复不断。根据当地渔民多年的经验,撑到140次后,就可以起网倒虾了,这是过去较为先进的办法。只不过,后来尼龙网的出现,而且,采用风篷借力行驶,这种方法才被人们淘汰。

   

2、钓杆捕虾,兴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,是过去孩子们的钓虾方法,几乎人人皆为。

  钓虾必须有好钓虾杆和诱饵,钓虾杆非常简单,只需要1米多的细竹杆,顶端系上一根尼龙线,末端系着一个铁钩,用衣针弹火后弯曲而成。过去,东钱湖虾很多,为了多钓上河虾,人们又在主线上系上若干根分线。因此,一根钓杆有3、4个虾钩之多。

   

  用这种方法钓虾,只适用于湖岸处。夏天之时,河虾爬到湖岸的石缝间产卵,这往往是钓虾的最佳时间。河虾的诱饵是蚯蚓,这种蚯蚓长4厘米,直径为2毫米,喜欢生阴暗的长屋前屋后,潮湿又松软的泥土下。过去相当之多,只要扒开泥土,就在泥土之上跳个不停,因为这个原因,当地人称之为“颠出,”如今基本绝迹了,难见行踪。当时,钓上来雄虾居多。由于这种虾头端还长有一对大脚钳,当地人俗称“太脚虾。”随着后来捕虾变得更加频繁,河虾越来越少。

   

  来到河虾出没有石岸。钓虾时,先用铁钩头扎入蚯蚓头部,并慢慢顺着身子将其推入。等到整个身子扎入后,如果还有露出部分,则可掐断一段,这样就可以放杆了。将虾钩一根根抛岸边,距岸1米多处的水域。然后,将虾杆搁在岸上,在湖中露出三分之一,呈一字排开,这样等待觅食的虾上钩。大虾上钩后,会出现拖杆现象,则可马上提杆,小虾则不声不响,偷偷摸摸,需要不时提杆检查。运气好的话,一杆提起来,会有3、4只河虾,当地人俗称“3派、4派。”由于需要扎诱饵,中间来不及提杆,一次放杆一般5、6根之多。过去,半天可钓2斤左右。后来,随着河虾越来越少,孩子们最爱的虾杆钓虾方法,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除此之外,还有当地人俗称的“踏脚潭”、“腾虾筐。”

  值得一提的是,上世纪八十年代,还有出现新式的虾笼、竹筒,这种虾笼非常小巧,外形犹如热水瓶的内胆,长约40厘米,前端直径约18厘米,后端直径约14厘米。用竹杆扎成骨架,外表用尼龙网围住,前端设有2道易进难出的倒门.,相距约为12厘米。后端开有可以开启的孔盖,用于倒出笼中之虾。渔民放笼时,用绳子将虾笼连成一大串,投放在河虾出没的水域中,一般每隔7天捕捞一次,除了主要的河虾外,还有生长于湖底的泥鳅、昂刺鱼等。据当地人说,现在东钱湖捕虾方法,主要以虾斗为主,虾笼为副。

   

  至于东钱湖民间出现拖网或虾球的时间,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。因此,其年代均已无法考证。不过,据当地渔民说,这二种方法有一定年代了,至少也有几百年的时间,而且,还可以肯定一点,东钱湖人根据自身的有利条件,有所创新,改进了很多捕虾方法。

   

  “绝爱陶公山尽处,淡烟斜日几渔家。”如今,随着时代的变迁,东钱湖从事捕虾人已经不多了,而且,几乎都是中老年者,他们依然坚守传统的捕虾方法,年复一年,风里来浪里去,为人们输送舌尖上美味的同时,也演变为东钱湖一道别样的风景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