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>新闻资讯>文化园地
【文学】我的八月半
    江南一带习惯把中秋节称作八月半,指的就是农历八月十五那天。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,赏月、思乡、团圆、吃月饼等习俗都与中秋节有关。历代诗人留下许多咏诵中秋节的诗词,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望月抒怀,写尽了对亲人的怀念和人间的悲欢离合。

   我从小对八月半这个节日不是太有概念,最多就知道看月亮或吃月饼了,至于思乡、团圆等含义,是想不到也体会不到的。因为那个时候全家没有一个外出的人,要么上班,要么上学,单位和学校都在家的附近。或许有个别人中午回不来,但到了晚上肯定是全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饭的。

   真正让我体会到八月半的另外一层含义,是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。那年夏天,我第一次离开家乡,离开家人,到镇海工地报到。当时镇海电厂二期主体安装工程还没有开工,我们只做些场外的前期准备工作,每天并不太忙。到镇海没多久,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开始了,大家争着看实况录像,那时整个工地生活区也只有一两台电视机,每天一吃好晚饭,狭小的电视室就被挤得满满的,虽然大部分是重播,但大家还是很兴奋,有中国队参赛的场面令人热血沸腾,极大地鼓舞了工程建设者。随着奥运会的结束,我们慢慢地从亢奋状态中平静了下来,眼下中秋节临近,身边已经有好些同事请假回去了。那时,我到工地才两个多月,虽偶尔也会想家,但还没到思乡心切的地步。又过了几天,发现整个宿舍楼已经没有几个人留下了,我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,最后也只得请了几天假,买了张火车票匆匆赶回家去。

   我是八月半的前一天回到家里的,那年母亲也刚退休,从一名女工变身为家庭全职。她见我回来很高兴,特意再去买了好多菜。吃晚饭的时候,全家人还跟以往一样围坐在一起。因为我是家里唯一在外地工作的人,又是第一次回家,一个个都免不了向我问长问短,工作怎么样?生活习不习惯?每月工资多少?火车上有没有座?唯独父亲什么都没问,只是偶尔提醒我,要好好工作,多学技术,工作时注意安全。

   在家里大概过了三四天的样子,我要返程回工地了。走的那天,我整理好行囊正准备出门,母亲追出来递给我一个沉沉的布袋子,叫我带上。我怕时间来不及,也没问是什么东西,接过布袋子就往火车站赶。

   在回工地的路上,我显得很平静,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三四天,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。

   回到工地宿舍,我放下行囊,并打开母亲给我的那个布包,发现里面有两样东西,一包是煮熟了的菱角,另外还有两筒月饼。在家时,我很爱吃菱角,家乡特有的那种四角菱,每年到了这个季节,家里经常会买,煮上一大锅,既能当点心,也可当零食。现在回想起来,这菱角也是家乡的味道。至于月饼,其实我是并不多吃的,只是有时饿了会花5分钱买一个当作点心。从包装上看,母亲给我的月饼明显不是5分钱一只的那种,肯定要贵得多。我默默地看着这两件物品,突然感到有些难过,感动、感恩、亲情、母爱,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。我脑海中又回放起在家时的情景,想起了家里的父母,感受到了与亲人团聚的那种温馨。母亲给我一袋菱角,因为他知道我喜欢。给我两筒月饼,或许是在提醒我,要记住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日子,这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日子。我们家平时也只买5分钱的月饼,都习惯了那种口味,可母亲给我的却是另一种。她虽然没有明说,但我懂得母亲的意思,她让我把月饼与工友同事分享,就算口味不习惯,也应该买贵一点的。

   那年的八月半是我来到这个世上度过的第十九个中秋节,也是我踏上离家旅程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,在我的内心里,我认定那个八月半才是我人生的第一个中秋节,因为这次的中秋节才真正触动了我的内心。以前的八月半在我的记忆里早已淡忘了,惟独这个八月半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,但仍记忆犹新,永远也不会忘记。

   从那以后,每年的中秋节,若是没有工作上的冲突,我都会尽量回家与家人团聚。当然,有几次确实因工作原因回不了家,工地上在过节,晚餐时,我们可以任单位发的餐券去食堂领一份平时少见的卤味菜肴,有时还发几个月饼,和同事聚在一起喝上几瓶啤酒,也算是集体过节了。在工地上过中秋,工会或团组织还会搞些活动,如中秋赏月晚会、中秋诗会、中秋歌会等类似活动。因为当年还没有网络,没有微信,没有手机,除了图书阅览室和电视室,职工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不多,所以工地一旦搞这样的活动,很受欢迎,气氛活跃,通过集体大联欢的形式,感受工地节日的氛围,忘却藏在心里的乡愁。

    八月半,一个存放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日子,一个最忙也要回家和亲人团聚的节日。